发布时间:2023-01-05 10:17:42
说到病情监测,可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随机血糖,也就是监测指尖血糖,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。
除了监测血糖,广义的病情监测还包括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监测。
监测血糖
(1)随机血糖
即指尖血糖,一般糖尿病患者都有血糖仪,平时自己在家就可以监测血糖,非常方便。临床中的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监测指尖血糖的次数比较少,甚至一个月就测1次血糖。
究其原因虫草鹿骨丸价格,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测指尖血糖要扎手指头,有痛感,另一方面测血糖需要血糖试纸,一片就得五六元,而且医保不能报销。
对于血糖监测频率倒没有硬性规定,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般建议,采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一周监测2~4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,如果最近降糖药物有调整,或是生活方式有明显变化,需要增加监测次数。
随机血糖只反映某个时间点的血糖,饭后虫草鹿骨丸石家庄店或是活动后血糖会有明显的变化。就算监测的随机血糖次数再多,也有兼顾不到的时候。针对这一点,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就很好地弥补了随机血糖的不足。
(2)糖化血红蛋白
临床医生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不好的金标准,也是制订降糖方案的主要参考依据。比如是吃口服药还是打胰岛素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得越接近正常,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会越低。
这个指标反映的是最近2~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。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.0%,表示控制得比较理想,大于9.0%就属于控制得比较差的了。当然也要个体化,根据不同年龄、不同病程以及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制订不同的控制目标。
(3)动态血糖监测
比如在患者上臂埋置一个探头,用监测仪扫描一下,就能测出血糖数值。随时都可以扫描,一般一个探头戴两周左右,可以显示出一个连续的血糖曲线。优点是不用扎手指了,缺点是费用比较高,监测仪1000多元,一个探头四五百元。
监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
这里说的并发症主要指慢性并发症,起病缓慢,比较隐匿,容易被忽视,因此要定期监测。指南规定,2型糖尿病在诊断的时候就应当筛查相关并发症,以后每年评估1次。
(1)糖尿病肾病
中国20%~40%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,糖尿病已成为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的主要病因。
对于肾病的筛查,早期化验尿蛋白,比如检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虫草鹿骨丸的生产地址是主要手段,因此,很多住院患者要留24小时尿。如果出现早期肾病(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或是大量白蛋白尿),饮食上可能要注意了,比如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。在蛋白尿期,肌酐还没升高的时候,尤其是微量蛋白尿期,病情往往是可以逆转的。
血肌酐是另一个反映肾功能的指标,通过血肌酐推算出肾小球滤过率,可评估肾功能不全严重程度,一旦血肌酐升高到一定范围,就属于慢性肾衰竭了。
(2)糖尿病眼病
眼病跟糖尿病肾病都属于微血管病变,两者基本虫草鹿骨丸的产地是同步的。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等。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有否视网膜病变,晶状体检查有否白内障。如果有视网膜出血、渗出等问题,眼科医生给予进一步诊治,并提出复查意见。
(3)糖尿病神经病变
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另一个比较特异性的并发症,最常见的就是周围感觉神经的损伤,比如下肢麻木、刺痛、发凉等症状。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通过询问病史和客观检查,如10克尼龙丝压力检查、128赫兹音叉振动觉检查等,必要时进一步检查肌电图或请神经内科会诊。
(4)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
属于大血管病变的一种,与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同属于大血管病变。
早期症状是活动后下肢疼痛,休息后可缓解,也就是出现间歇性跛行,甚至步行距离只有几百米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一般通过血管彩超、动脉硬化监测、动脉造影等检查,评估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。
下肢动脉闭塞症的高危因素是吸烟、糖尿病、血脂紊乱、高血压等。此类疾病花费都是比较高的,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,控制血糖和戒烟可降低出现血管闭塞的风险。
监测合并症
糖尿病是慢性病,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,多数合并一些其他慢性疾病,比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脂代谢异常等,因此,除了要监测血糖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,血压、血脂等也是要定期监测的
郑州智满药业生产的虫草鹿骨丸 (1)高血压
高血压是常见病,中国的高血压患病人数远超糖尿病,尤其是北方人,盐摄入超标,高血压的发病率更高。现在大家家里一般都有电子血压计,可以随时测血压。
医院检查血压除了一般的血压计,还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,可以监测一天的血压波动规律,观察患者的血压是白天高还是晚上高,指导怎么吃药。
(2)脂代谢紊乱
像血糖、血压高了、低了,患者可能会有一些症状,也比较容易监测,但血脂异常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,只有通过抽血化验才能确定具体数值,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,需要监测的指标。
血脂是个总称,包括甘油三酯、总胆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,哪个指标有问题,需不需要吃药,需要吃什么药,要通过临床医师来进行指导。
高血糖、血脂紊乱、高血压(也就是平时说的“三高”)和吸烟,是引起慢性病(大血管病变、微血管损伤)的主要因素,都需要去控制,而不仅仅是单纯控制哪一个指标。控制达标的目的是减少血管病变和脏器损伤,预防并发症。